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 ,权威,专业,及时 ,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界面新闻记者 | 陈靖
那些年扎堆进金融圈的年轻人,现在正意欲挺进体制内。
近日 ,上海市发布2024年度公务员考试拟录用人员名单,14名券商从业者及1名私募基金从业者位列其中 。其中,5人将进入金融监管机构工作 ,包括4名券商从业者及1名私募基金从业者。在此前国家税务总局某省分局公示的30人名单里,4人曾任职于中信证券、广发证券等头部券商;3月,北京朝阳区公布的公务员拟录用名单中,出现券商背景人员 ,其曾担任头部券商的保荐代表人。
据某人力资源机构统计,2024年证券行业主动离职率同比上升18%,其中转向体制内(公务员 、国企、事业单位)的从业者占比达35% ,这一比率较2020年涨了一倍 。这场悄然兴起的“上岸潮”,不仅是个体职业选择的转向,更折射出券商行业在监管趋严、竞争加剧下的深层变革。
注册制全面实施后 ,投行项目审核周期拉长 、通过率波动,中小券商投行业务收缩明显;财富管理转型中,头部券商依托渠道和资源优势抢占市场 ,中小型券商经纪人收入承压;叠加2024年证券行业净利润同比下滑12%,降本增效成为全行业关键词,部分分支机构裁员、应届生招聘规模缩水。
“过去三年 ,部门离职率超过40%,留下的人几乎全年‘996’,项目承做压力大,职业天花板清晰 。 ”某中型券商前债券承销项目经理王哲(化名)坦言 ,他于2024年考取某省发改委公务员,“身边不少同事选择考公,一是寻求稳定性 ,二是看重体制内资源对未来职业的加持。”
行业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末证券从业人员数量较2023年减少1.8万人,其中30-40岁中层从业者流失率最高。证券经纪业务基层员工是离职主力军 ,91%离职人员来自该岗位 。
而同期公务员考试中,“金融监管”“经济管理 ”等岗位报录比屡创新高,某东部省份“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岗位报录比达200:1 ,不少岗位备注明确优先考虑“具有资本市场从业经验者”。
“券商员工‘上岸’并非单纯的‘逃离’,而是行业周期与个人发展的双向选择。 ”有中型券商非银分析师分析,“过去二十年券商行业高速扩张期 ,高薪和市场化激励吸引大量人才,如今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性价比’下降促使从业者重新评估职业价值。”他指出,体制内工作的稳定性、社会保障优势 ,以及对家庭生活的平衡,对30+年龄段从业者尤其具有吸引力 。
另一方面,监管层对金融行业的穿透式监管趋严 ,合规要求提升,部分业务岗位的风险与收益不再匹配。“以前项目成功有百万级奖金,现在内核审核更严 ,项目延期或撤回的风险增加,激励机制却在收缩。”某头部券商人保代李伟(化名)表示,公司近年主动优化了约15%的“高压力 、低性价比 ”岗位 ,客观上加速了人员流动 。
值得注意的是,“上岸”路径呈现多元化:除公务员考试外,国企金融板块(如地方金控集团、央企财务公司)、事业单位(金融类科研机构)及交易所 、证监会系统下属单位 ,成为券商员工的热门选择。某猎头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上述机构中,具备券商从业经验的中层管理者招聘需求同比增长60%。
“上岸潮”中,中小券商成为人才流失的“重灾区” 。以某中型券商为例 ,其2024年离职的200余名员工中,62%选择体制内岗位,而头部券商离职者更多流向私募、上市公司或继续深造。
“头部券商的平台资源、薪酬竞争力仍具优势 ,但中小券商在业务收缩下,员工看不到上升空间,只能另谋出路。 ”金融猎头王爽指出 ,这一现象加剧了行业马太效应,头部券商凭借更强的抗周期能力留住人才,中小券商则面临“失血”压力 。
不过 ,也有观点认为“上岸潮”是行业自我调节的必然结果。金融评论员张奥平表示:“当市场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博弈,行业不需要那么多‘冲锋型’人才,反而需要懂监管、懂合规 、懂风险控制的‘稳健型’人才 ,部分从业者转向体制内,本质上是人力资源在行业周期中的再配置。 ”
上岸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职业价值的开始 。在税务局工作的前券商分析师林悦(化名),每天的工作从研究宏观经济数据转向地方税源分析:“收入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一 ,但不用频繁出差,能按时接孩子放学。”她坦言,选择考公并非放弃专业 ,而是希望“用金融视角为**决策服务”。
另一位成功“上岸 ”至某央企资本运营部的前投行经理陈宇(化名)则表示,体制内平台提供了更广阔的资源网络:“现在参与国企混改项目,既能发挥投行经验 ,又能深度理解政策导向,这种‘政企衔接’的职业路径,反而让我对资本市场有了更立体的认知。”
证券从业人员离职后转型方向多元 ,以投行为例,除考取公务员外“上岸”外,多数从业者倾向于进入上市公司或拟上市企业 ,担任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等要职,或在战略发展部、投资部等部门任职 。
“职业选择没有优劣,关键是个人能力与时代需求的匹配。 ”上述中型券商分析师告诉界面新闻,当“上岸”从个别现象演变为行业性趋势 ,券商机构需反思如何构建更具吸引力的职业生态,而从业者也在通过选择,重新定义金融人才的价值坐标——无论是在市场中搏击 ,还是在体制内深耕,本质上都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拼图。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若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edac-nomade.com/smc/202504-708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若地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券商员工考公“上岸”潮升温:高压竞争与转型阵痛催生双向选择》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若地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界面新闻记者 | 陈靖 那些年扎堆进金融圈的年轻人,现在正意欲挺进体制内。 近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