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 ,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 券业行家
啥情况 ,法院公告宛如“连续剧 ”?此前数年未见公开涉诉信息的浙商基金,作为劳动争议案的原告方,相继起诉了两名人员 。而其中一位 ,疑似浙商基金的时任高管。
双份劳动争议
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简称:浦东法院)的公告显示,浙商基金作为原告,分别起诉两名自然人的劳动争议案 ,可以说前后脚的开庭。
预定于今年5月7日开庭的(2025)沪0115民初9835号案件,当事人的名字 ,行家似曾相识。
果不其然,行家查询了浙商基金的高管变更公告中,有所发现 。
***息显示 ,唐生林为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曾任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系统工程师及运维主管、深圳市脉山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集成业务部高级系统工程师 、深圳市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电脑部网络工程师。2009年11月,他加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现为摩根士丹利基金),曾任信息技术部总监、职工监事 。2017年2月15日起担任浙商基金副总经理。2020年9月7日,他因工作调整 ,卸任副总经理职务,继续担任首席信息官。
而在2023年12月12日,唐生林因个人原因离任 。彼时 ,浙商基金在公告中致辞:“对唐生林先生担任首席信息官期间为公司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时隔年余,同样的名字 ,出现在劳动争议诉讼案中。这是巧合吗?倘若真是这位,曾经载誉而别,如今又对簿公堂 ,究竟发生了什么?
而另一起案件,开庭日期是今年5月8日,案号为(2025)沪0115民初8840号 。行家查到浙商基金发布于2023年3月公告发布的基金销售网点及销售人员资格信息 ,这位当事人是浙商基金上海分公司基金销售人员。
业绩连续跳水
天天基金网显示,浙商基金的管理规模在2023年上半年末达到611.01亿元的高点。其后“震荡下行” 。截至2024年底,管理规模降为430.13亿元,较巅峰期缩水三成。
由于浙商证券持有浙商基金25%股权 ,因此在定期财报中作为重要子公司列示。
2022年,浙商基金营业收入27,519.78万元 ,净利润4,535.41万元。2023年,浙商基金营业收入增至29 ,407.46万元,净利润降为3,533.82万元 。
而在2024年上半年 ,浙商基金营业收入9,656.64万元,净利润更是只有23.57万元。
对基民来说 ,浙商基金的赚钱能力,也是“一言难尽 ”。
2022年,浙商基金旗下产品净利润合计为-27.12亿元,管理费却增长了31.43% ,达2.89亿元 。2023年,浙商基金合计为基民亏损15.36亿元,管理费进一步增长至3.01亿元。
好在 ,2024年上半年,浙商基金旗下产品净利润翻红,赚取4.34亿元 ,收取的管理费为0.97亿元,同比锐减39.65%。
或许,浙商基金试图通过扩大规模 ,增厚管理费收入 。却因为忽视产品业绩,导致基民持续失血,最终损害了自身盈利基础。
而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 ,在行业监管趋严、投资者教育深化的背景下,恐怕也是难以为继。
人员变动频繁
业绩不佳的同时,浙商基金的人事变动,似乎有些频繁 。
2021年8月 ,任职四年的总经理聂挺进因个人原因离任,其后他相继担任华泰资管总经理、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在这位“得力旧部”离任后,董事长肖风暂时代任总经理职务。
2021年10月 ,王波出任浙商基金总经理 。履历显示,他曾任万向租赁总经理,万向信托副总裁兼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广发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浙商基金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兼任) 、战略管理部总经理等职务。
2024年11月,王波悄然离任 ,卸任公告中没有出现“感谢词”。他的接替者是同样来自万向系的刘岩。除了担任总经理外,刘岩还接任了财务负责人 。
履历显示,刘岩拥有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职称 ,历任埃森哲中国资源行业事业部咨询顾问、浙商金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信托业务部门信托经理,万向信托信托业务二部总经理,万向租赁总经理。
再看督察长岗位,同样多次换人。
2023年1月 ,浙商基金时任督察长郭乐琦因个人原因离任,留下岗位空缺 。为了“救场 ”,总经理王波临时接过了督察长的重任。
2023年7月 ,纪士鹏出任浙商基金督察长。履历显示,他曾担任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金融组审计师 、高级审计师 。离开“四大”之后,他加入国联安基金 ,历任万家基金合规经理、高级合规经理,汇添富基金高级稽核经理、工会委员。在浙商基金,他曾任监察副总经理 、总经理。
而在今年3月3日 ,纪士鹏又因个人原因离任,楼羿南女士新任督察长 。履历显示,楼羿南于2011年8月加入浙商基金 ,历任市场部渠道经理、监察稽核部监察总监兼督察长助理、智能权益投资部高级合规总监兼督察长助理 、风险管理部部门总经理助理(主持工作)、监察风控部部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监察风控部部门总经理(主持工作)。
行家本以为,浙商基金的高管变更,可能是战略调整和业绩压力。如今来看,薪酬待遇或许也是重要的原因 。
无论如何 ,频繁的高管人事变动,都会引发外界猜测,是否公司内部治理 、决策机制或存在某些不为人知的问题。
在规模缩水 ,基民亏损的背景下,坐收管理费的公募机构,与曾经的高管和员工的劳动争议 ,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若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edac-nomade.com/qsq/202503-152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若地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罕见!从“衷心感谢”到对簿公堂,浙商基金与疑似前CIO的“恩怨情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若地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 券业行家 啥情况,法院公告宛如“连续剧”?此前数年未见公开涉诉信息的浙商基金,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