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本报记者 田 鹏 吴 澍
随着2024年1月1日《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落地实施,一场关乎数据价值觉醒的变革在A股市场悄然上演。
对比2024年一季报和2024年年报可以看到 ,A股公司数据资产“入表”正提速扩围:参与企业数量已从17家跃升至92家;披露规模从0.79亿元狂飙至24.95亿元 。同时,涉及行业领域也快速扩围,由之前的6类行业拓展到目前的12类行业。这一趋势不仅重塑了企业资产结构 ,更催生出数据治理、资产评估 、金融服务等新兴细分市场,成为撬动万亿元级数据要素市场的强劲杠杆。
多位业内专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据资产“入表”正从政策驱动的阶段性探索迈向常态化实践 。随着企业对数据价值认知的深化 ,更多企业将主动披露数据资产,形成从头部企业示范到全行业覆盖的扩散效应,同时 ,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将加速产业链生态重构,构建起覆盖技术支撑、标准制定、金融服务的完整服务体系。
规模与行业齐扩围
“入表 ”进程加速跑
2024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进程实现跨越式突破。
据Wind资讯数据 ,2024年一季度,仅有17家上市公司将数据资产纳入财务报表,合计规模为0.79亿元;而到了年末,这一数字发生显著变化 ,多达92家上市公司完成数据资产“入表”,披露规模飙升至24.95亿元 。
从行业分布来看,根据2024年年报 ,信息技术 、制造业和基础设施行业上市公司依旧是“入表 ”的主力军。数据显示,2024年,信息技术(27家)、制造业(19家)和基础设施(9家)领域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规模分别为17.53亿元、4.78亿元和0.25亿元 ,合计占比达90.42%。其中,三大运营商披露规模合计为13.66亿元,占比高达54.75% 。
与此同时 ,新兴行业“入表”实践也取得实质性进展。与2024年一季报仅有6类行业参与数据资产“入表 ”不同,2024年年报披露时,新增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金融业”“采矿业”和“电力 、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等6大行业类别。
从规范程度来看 ,上市公司对于数据资产的会计处理正从初期的多元化探索逐步迈向规范化应用阶段 。2024年一季报中,公司对数据资产的披露较为简略,仅在财务报表中以概括性文字提及数据资产的存在;而年报披露阶段,众多公司主动升级披露标准 ,不仅新增了数据资产摊销方法的详细说明,明确直线法、产量法等具体摊销方式的适用场景,还对数据资产的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使用寿命评估等关键环节进行细化披露 ,构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体系。
这种规范化趋势在典型企业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以每日互动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尽管两家企业均对数据资产设定5年摊销年限,但基于行业数据特性差异采取了不同策略。前者所处行业技术迭代快、数据时效性强 ,因此采用加速摊销法,以更快速度匹配数据资产价值的衰减节奏;而后者依托交通出行场景积累的静态数据,在较长周期内仍具备稳定使用价值 ,故而选用直线摊销法,实现数据资产价值的均衡分摊 。
谈及A股上市公司2024年数据资产“入表”大步向前的原因时,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韩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政策推动无疑是核心驱动力,《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等政策为数据资产确权 、计量和披露提供了制度框架,直接降低了企业数据资产“入表”的合规风险。此外,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化 ,企业对数据资产的价值认知从“成本项”转向“资产项 ”,金融、交通等非传统行业通过数据资产优化财务报表、提升融资能力的需求上升。
财务优化与价值释放
重塑企业估值新范式
随着A股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进程加速,这一变革正系统性、深层次地重塑企业经营与资本市场格局 。
在财务结构优化层面 ,数据资产“入表”直接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结构。通过将原本游离于报表之外的数据资源确认为资产,企业总资产规模得以扩充,资产负债率显著改善。
资本市场对数据资产“入表 ”的积极反馈同样显著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区块链与数据要素专委会主任陈晓华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 ,当前投资者评估企业价值已形成全新范式——数据资产规模、质量及其潜在价值创造能力,与传统财务指标、实物资产等共同构成核心评估体系。
更为重要的是,数据资产“入表”打通了“智产”向“资产 ”的转化通道。一方面 ,确权入表的数据资产具备明确价值属性,可作为抵押物参与金融活动 。部分试点企业已成功以数据资产为质押,获取专项融资 ,有效盘活数据资源价值;另一方面,数据资产证券化成为新兴融资路径,企业通过结构化设计,将数据资产未来现金流打包为证券产品 ,在资本市场发行,实现数据价值的高效变现与风险分散。这一系列创新实践,不仅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 ,更推动数据要素在市场中的深度流通与价值释放。
4月28日,由平安证券担任计划管理人及销售机构的“平安-如皋第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数据资产)”正式设立 。该产品发行规模达1.3亿元,标志着我国数据资产证券化实现“从0到1”的突破 ,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
在韩乾看来,数据是无形资产,具有复制成本低 、沉没成本高、时效性强、高度依赖应用场景等特质 ,这导致数据资产估值较难,进而造成交易难 、抵押难。而数据资产“入表 ”,正是**上述难题的有效途径。
未来 ,随着越来越多数据资产证券化成功案例涌现,“智产”可转化为“资产”的理念将逐渐被更多企业所认同和接受,进而进一步促使企业提升对数据资产治理的重视程度 。
展望未来,陈晓华表示 ,未来1年至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 ”有望呈现三大趋势。首先,参与企业的数量与金额将加速增长;其次 ,标准化与合规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最后,估值逻辑将逐步转变,具备高价值数据资产的企业可能获得更高溢价。
产业链条延伸拓展
生态建设初显成效
随着数据资产“入表”所带来的实际意义日益显现 ,相关产业链条不断延展:围绕数据资产“入表”,一个涵盖上下游多个环节、分工精细且协同紧密的产业链已初现雏形 。
“无论公司之前是否有过‘入表’经验,数据格式是否规范统一 ,都可以通过我们的服务便捷实现数据资产‘入表’。”一家信息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咨询时表示,“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技术服务公司 、律师事务所、评估公司、数据交易所 、银行以及高等院校等均有合作,可为企业提供包含数据治理、数据资产确权、数据资产‘入表’、数据资产评估和数据资产金融服务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
据天眼查数据统计 ,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在我国境内成立的数据资产类公司(指经营业务涵盖数据资产服务)就有3553家,相关企业通过“盘活”数据资产 ,为自身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相关企业多以数据资产治理作为主营业务。例如,一家数据服务商的工作人员在向记者介绍成功案例时称 ,公司通过数据治理规划(现状分析评估 、数据治理体系设计等)、数据治理系统建设和数据治理实时录入等三步,帮助某国资集团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充分挖掘并利用积累的数据价值 ,为后续大数据分析展现以及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提供数据保障。
从产业链成熟度来看,据记者调查发现,目前 ,上游的数据治理、数据资产评估等环节开发程度较高,配套体系已较为完备,但下游的数据资产深度应用 ,如数据资产保险 、数据资产证券化等金融服务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
就数据资产投保而言,虽然前期已有少量相关保单落地,但距离在市场上正式普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记者在向珠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咨询该项业务时 ,得到的答复是“目前还不是全面上线数据资产保单的合适时机,所以暂不接受投保”。
对此,陈晓华表示 ,一方面,数据资产的价值评估难度较大,其价值受应用场景、技术迭代等因素影响显著 ,传统估值方法易出现偏差;另一方面,市场对数据资产风险的认知尚显不足,产品定价和风控模型缺乏充分的实践验证 ,导致产品设计难以精准匹配市场需求,进而阻碍了数据资产保险业务的大规模推广 。
数据资产“入表 ”不仅是会计制度的革新,更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抓手 ,其意义超越了财务层面的优化。未来,随着政策细化和技术进步,数据资产的金融属性将进一步释放,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资本”跃迁 ,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动能。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若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edac-nomade.com/mjfx/202505-986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若地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重塑企业估值 A股公司数据资产“入表”提速扩围》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若地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本报记者 田 鹏 吴 澍 随着2024年1月1日《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落地实施,一场关乎数据价值觉醒的变...